第二百二十九章北上
书迷正在阅读:留里克的崛起、金陵走阴人、颜子(NP、H)、第二章,隔离「H」、我有智脑:纵横银河全无敌、胡言乱语、笼中莹2(第二世 1V2 高H)、离婚后,金总他被判无妻徒刑了、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、邪心树匣
耶律翰走了,陈琳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置,叶安站在台阶上看着消失在南门大街的契丹商队微微摇头,这是一场辽朝与大宋和党项之间的三国博弈,越是冲动越会变成牺牲品,这个道理大宋朝堂上的文臣都明白。 兵事上他们不精通,可要论政治,这些精明到骨子里的人怎能占不到便宜?耶律翰只是来通个气,希望在大宋的朝堂商议之前便让陈琳把辽朝的态度传给赵祯。 这种行为不能说是不合适,只能说是太过高估自己的智慧,都是一个时代的人,都是吃大米白面长大的,谁比谁更聪明? 小心思想要取得大成效,那就必须给出足够的好处,眼下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辽朝也给不出多少的好处,所以只能用威胁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。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就是这样,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同样如此。 所以陈彤将要消息给了赵祯之后,满朝文武便立刻知晓了耶律翰的来意,辽朝使团也向鸿胪寺奏报,请求面见大宋官家。 只不过当他们再见赵祯之后,得到的却是春风化雨一般的态度,官家非常亲和的接见了耶律翰,赵祯的态度越是亲和,他的心中越是不安。 辽朝的威胁不可谓不大,但赵祯却毫不在意,甚至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述说两国之间的关系,这在耶律翰看来几乎不可能。 天子都是有脾气的,自家皇帝是个什么模样他太清楚了,可看看眼前的大宋官家,如此淡定与平和,即便是知晓自己在坐地起价也是毫无怒意,嘴里说着两国交好的话,手里却是拿出了一份词头交给身边的内侍。 “既然辽朝想要挥兵南下,我大宋自然要做好应对之策,云中郡侯叶安素有军功,虽为文资,却是屡历沙场,为国重臣,可用其为真定府马步军都总管,辖制河东路,河北东西两路兵马,予临机专断之权。” 随着赵祯的话,耶律翰的脸不自觉的抽搐,在他看来叶安几乎没有可能得到大宋的重用,他太了解汉家的制衡手段,像叶安这种说的难听些已功高震主的存在没被贬出京已是万幸。 自己在东京城多年,知晓大宋的文武都不待见叶安,可现在赵祯却给予他如此官职和权利,耶律翰甚至觉得这是赵祯在诓骗自己。 虽说大辽没有同叶安交过手,可关于叶安的传闻却是早已深入人心,他那些强悍的战绩也摆在那里,着实是一般将帅之才比不上的。 若让他经略真定府及其周边兵马,这对辽人来说乃是巨大的压力,原本大辽就没打算南下用兵的。 并且眼下的大辽同样存在极大的问题,耶律翰不过是来坐地起价,他当然愿意看到宋夏两国斗得不可开交,但万万不希望看到大宋与自己交恶。 本打算借机牟利的他瞧见赵祯的态度心中打鼓,他一个使者如何能去与一个君王去赌? 但当着赵祯的面却也不能妥协,眼睛一转便道:“云中郡侯威名远播,外臣听闻党项人唤之为“魔将”,有此番能耐为何官家不用之西北?我大辽虽与党项有盟,但与贵朝亦兄弟之国也,如今内外皆亲,难以取舍,外臣当回朝以禀圣上!” 赵祯脸上的笑容微微僵硬,他岂能不知耶律翰的话中之意? 明知他在挑拨离间,可自己却还需强忍怒意,仿佛这天下人都觉得大宋朝离开他叶安便没有能征善战之将,叶安的名头之大可见一般。 但细细想来,就算心中有一万个不舒服,这也是事实,没有人比叶安更适合领兵,就算是朝堂上的文臣都觉得叶安领兵要比朝中的武将领兵要妥帖……这是为何?还不是叶安特殊的文资身份! 文臣一直都在想着由文资领兵,辖制武将,以文为主,以武为辅,如此一来天下兵马便再无造反可能,黄袍加身也是不会再出现,可正是如此赵祯才愈发担心叶安。 现在来自辽人的威胁使他不得不再用叶安为帅,总管河东,河北东西三路兵马,这可是位高权重之帅,不比当初太祖领兵时的权利小。 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也是对叶安的一次考验,若他真有不臣之心,那也会暴露无遗…… 旨意很快便传至朝堂上下,也传到了云中郡侯府中,吕夷简入宫对奏,与赵祯商议许久,离开的之后一言不发。 而叶安却在收到旨意之后大开府门,以示无私。 眼看又是一年年关,自己却要领兵出外,叶安心中有些怨气,尤其是朝廷居然没有给自己一个经略安抚使的头衔,这是妥妥的把自己当作武臣来用,有意淡化自己的文资身份,何况总管兵马不涉政事,自己在河东有许多事无法展开。 地方上的文资官员甚至可以不配合自己,这便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了,若真有一战,那些文官拖后腿,踢皮球的行为便能将自己给害死! 大宋的武将之所以难做便是因为如此,文官根本不尿你这壶,军事不是单纯的领兵打仗,还有许多需要地方上配合的杂事。 至于官场上的所涉及的利益便更多了,军队需要配给,而大宋的配给有些是直接交给商贾的,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招标,钱由三司出,但三司并不直接负责挑选供应商。 一切还需叶安这位都总管亲自去寻,这原本是为了避免领兵将军与三司之间互相推诿,以用度不合而找借口,三司可时候文官的地盘,岂能轻易背锅? 于是乎从叶安当上都总管这一天开始,侯府大门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,因为叶安为了避嫌,只能舍弃普惠商号成熟的产业链,转而选择其他商号的用度。 这自然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,文臣夸他识大体,武臣则是一边赞他两袖清风一边将自家的产业不断送来请叶安过目。 这在大宋不是什么新鲜事,也算不得违法,因为这一直是军中的“规矩”,潜规则能被如此光明正大的运用,也怪不得旁人,当初太祖,太宗养将门的法子便是这样的。 用曹家掌柜的话来说,叶安完全能大量采购普惠商号物美价廉的货物,这是他应得的利益,可面对朝堂上的御史、台谏,叶安倒是得有那胆子啊! 最后连曹家也将自家为数不多的私产塞到叶安的案头,只等他批下文书去三司讨要钱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