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id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17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id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18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siteid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19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sortid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1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name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2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uthor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4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uthorid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5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in D:\wwwroot\www.chinagrm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7
第四百六十五章 隐山之会(下)_()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-广润门文学
广润门文学 - - 在线阅读 - 第四百六十五章 隐山之会(下)

第四百六十五章 隐山之会(下)

    “伯元,你的才能不说别的,我当年在詹事府的时候,就已经一清二楚啦!”伯麟也对阮元笑道:“那时候虽然你刚考上进士,还只是个七品编修,可每次我见你言事,无不是井井有条,言语不多,却句句都能切中要点,你这样的才干,若说只当个翰林,那是真的屈才了啊?这三十年下来,看来高宗皇帝和皇上对你如此重用,是真的所用得人啊。”可说到“高宗皇帝和皇上”这一句时,伯麟看似从容的面孔之下,却意外多了一丝忧虑,竟似一个属于自己和阮元的时代,竟在渐渐步入尾声一般。

    果然,说到这里,伯麟也不觉叹息了数声,便又对阮元道:“伯元,后面的路,咱们两个自己走吧,这隐山风景看来却也不错,只咱们两个上去看看,方有心旷神怡之感啊?你却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阮元自也不好拒绝,便和伯麟一道遣散了仆从,只和伯麟一同登山,看着隐山之上山石奇崛,几处流水淙淙作响,虽是多了几分险峻清寒,却别有一番雄奇之美。伯麟也不禁向阮元问道:“伯元,你却以为,这桂林风景如何啊?比起你那边的江南山水,可有什么不同之处?”

    “玉亭相国客气了,这江南水乡,确是与桂林大有不同啊。”阮元看着面前山石流水,也不禁感叹道:“江南之地,土地平旷,水道纵横,更兼气候适宜,草木长年青翠,故而多了几分温润柔美之意。这桂林山水却又是一绝,水流外似清澈,内实湍急,行船稍不注意,便有触石覆舟之虞。这些山也多以高耸险峻闻名,却少了几分中原山岭绵延之感。不过山水虽有不同,也是各有风趣,奇山险水,亦是雄峻,有时候看得多了,却也不舍得离开此地啊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,伯元,若你以后也有机会来云南,可要去石林好好看一看啊,那般高耸陡峭的石峰,更是天下一绝啊。”伯麟也不禁对阮元笑道,只是说起山石之事,伯麟却也多了几分感慨,道:“只是老夫督滇至今,也有十五年了,终是上了年纪了。不说别的,就方才与你一同登山到了这里,我这腿脚都有些支持不住了呢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伯麟却话锋一转,向阮元问道:“伯元,有一件事,我倒是想听听你的想法,你说皇上今年六旬万寿,特意诏我等督抚入朝,这总督可是一口气点了五个人啊?这等盛况,我可是从未听闻,或者说……你觉得皇上此次诏我等入朝,会不会在庆寿之外,另有些别的意思呢?”

    “这个嘛……”阮元当然清楚,对于嘉庆之事,即便有所猜想,即便这里只有自己和伯麟二人,毕竟自己是后辈,在总督中资历也不算高,不当多有议论。便也以退为进,向伯麟谦辞道:“不管怎么说,皇上年纪也大了,或许看我等长年督抚在外,心中也对咱们多有惦念啊。可是若说此外之事……哈哈,那我确实见识浅了,猜测不出啊。”

    “伯元,你却以为智亲王如何,今年皇上初封的惇郡王和瑞亲王又如何?若是由你来择其一位立为太子,你会怎么打算?你且不必顾虑,这里只有咱们两个人,有什么想法,就说出来吧。”果然,眼看只剩自己二人,伯麟也逐渐说出了心中所念。看来对于嘉庆的“万一之事”,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阮元眼看四下无人,清楚这时已然无需继续谦虚,可说起几位皇子,阮元即便了解不多,也清楚绵宁无论年纪、资历,都远胜绵恺绵忻,若是嘉庆真的有了立储之念,似乎也只能选择绵宁为后,便对伯麟答道:“据我所知,皇次子智亲王如今已然三十八岁,六年前逆徒犯禁,也是智亲王主动调度宫中禁军与贼人相抗,智亲王还亲自击毙了两个贼徒,就凭这样的功劳,惇郡王和瑞亲王要如何及得智亲王啊?更何况惇郡王如今二十五岁,瑞亲王才十五岁,年纪之上,相差也有些多了啊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可是皇上这册封之法,我看着却也有些不解啊。”伯麟也不觉对阮元叹道:“按理说,三阿哥长四阿哥十岁,就算先封王,也应该先封三阿哥才是。可这一次,皇上不仅给三阿哥四阿哥一起封了王,三阿哥却还只是郡王,反而四阿哥封了亲王……我也听说,四阿哥虽然年纪小了一些,却一直是个聪明孩子,而且四阿哥母亲可是现在的皇后啊,二阿哥虽有禁门之功,平日才行如何,却不得而知,也有人说,二阿哥学业其实平平。所以伯元,你说会不会皇上果然多了个心眼,想着……”

    那“废长立幼”四字,伯麟说不出口,所幸阮元也不需要听到这四个字,便理解了伯麟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玉亭相国,我倒是以为,皇上如今虽说年纪大了,却也没有到真正需要决定这件事的时候啊?”阮元自然清楚,若是嘉庆真的想要放弃绵宁,改立绵忻,一旦数年内嘉庆有变,绵忻年幼,根本无法自己参决大政,而一旦到了那个时候,托津和卢荫溥也定当掌握大权,到时候自己这些督抚能否与托卢二人内外兼济,却是实在说不清楚。想到这里,也只好对伯麟劝道:“不过玉亭相国,这件事说来却也不难,无论皇上所立太子是谁,将来要是真遇到太子即位,而你我尚在的情况,我们也无需在意是哪位太子,只尽于职分便好,相国说四阿哥为人聪慧,可二阿哥也经常参与礼仪祭祀之事,办事的经验应该也不少了,总是明事理之人,无论他二人哪一个成为日后的皇上,我想都不会做那不辨是非之人的。”

    “唉,伯元,其实老夫也是这样想,老夫年纪比皇上还要大,说不定不需要担心这些事呢。”可是说到这里,伯麟却又向阮元叹道:“但还有一件事,却也是迫在眉睫,老夫不吐不快啊?如今朝中这二位枢臣,虽说办事也算尽心尽力,可对咱们这些督抚,我怎么感觉总是有些意见啊?老夫去年清剿高罗衣,最初上谕尚无异状,不过过了一个月,就开始不断催促我等进军,说我等再不进兵,便是拥兵自重,便是养敌纵寇,可那高罗衣素来狡诈,贸然进兵才是真的凶险啊?阮总制,听闻你在广州修建海防炮台,也遇到过不少无端指责,是吗?”

    “这个嘛……起初之时,皇上确实没有同意我的意见。但后来我又给皇上上了一道新折,皇上他最后还是定下了越界炮击的规矩。这样说来,皇上还是明察的啊?”阮元回想之前修建炮台时反复上奏的旧事,却也隐隐发觉,自己最初的意见不能得到实行,或许也同托津、卢荫溥的反对有关。

    “是啊,皇上总是明察的,可这些下面的枢臣,却未必了。伯元,正所谓上有所宽,则下必有所纵,上有所严,则下必有所苛。宽严相济,方是根本之道。皇上以前办事,也算是宽严相济,可如今一两年,却是越来越严了,皇上严厉起来,下面必然会更为苛刻,直省凡事与他们所想所料不同,那便是直省因循疲玩,废弛苟且,只有他们是对的。所以……若是皇上还在,还能总览大事,咱们办事尚能实事求是,方便一些。可若是真的……到时候,枢臣们以为直省如何,便如何议决,那样下来,咱们就算再怎么实心任事,也抵不过……伯元,其实老夫眼看你做这十几年督抚,一直是欣赏你的,可咱们毕竟只是这大清国的躯干,又怎能离了腹心,独自为政呢?”伯麟回想着托津、卢荫溥等一众枢臣与督抚之间的种种旧事,也不觉感叹了起来。

    阮元听着伯麟之语,这时也渐渐清楚,嘉庆的后继之事,托卢与督抚之间的隔阂,到了这个时候,也已经是决计不可忽视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所幸这一日二人的对话,并无第三人知晓,次日伯麟便即向阮元告别,北上入京。而阮元也很快南下南宁、浔州各府阅兵去了,直到闰四月时,方才回到广州。

    就在阮元和伯麟在隐山相会之时,广州的广东通志局内却又多了一位来访之客。这一日,严杰忽然听闻有位书生毛遂自荐,希望进入通志局共修通志,便也将他引入了书房之中。看这书生之时,只觉他四十来岁年纪,身材瘦高,看似文弱,却似有一股刚直不屈之气,只是这份刚直的背后,似乎或多或少也有那么几分倔强。这番气度,在粤士人之中却是不多。

    “这位先生,眼下阮部堂不在广州,我是这里通志局日常主持之人,若是先生愿意来我们通志局修书,我自会将先生之事告知阮部堂,若是先生确有编修之才,我这里自然会有先生一席之地的。”严杰见他样貌不俗,便也对他客气的介绍了通志局实情,又向这位书生问道:“却不知先生来自何处,作何称呼呢?”

    “先生客气了,在下是安徽桐城人氏,姓方,双名东树,草字植之。是本邑姬传先生弟子,也是生员。”如此看来,这位书生名字便叫做方东树了,只听他又向严杰续道:“如今在下听闻广东有修志之举,又听闻阮制府学问精湛,汉宋兼采,是以在下愿意前来广州,与诸位贤士共襄盛举,成一省之方志,以流传千古。却不知先生之意如何?在下平日居家读书,并无参与修志的经验,却不知先生可否不弃在下学术浅陋,收在下入局修志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