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九五章 此子,非孔明不教,乃教不了也
书迷正在阅读:极品风流假太监、谍海王牌、【藏花】【叶英X裴元】玲珑骰子(暂定)、这世界以陈登为中心旋转、[英美/蝙蝠家]你说得对,但钱才是一切、乾隆四十八年、镇国神婿、东京电子游戏大亨、明婚暗恋、隔夜茶
蜀中,成都,正府街。 这里是汉左将军刘备,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办公的场所。 值得一提的是,刘备知道诸葛亮好观星。 于是在这“正府街”特地为诸葛亮建立了一座“观星台”。 此刻,诸葛亮跟着刘备慢慢登上了这空旷无人的观星台。 ——“昼参日影,夜观极星,以正朝夕。” 刘备喃喃吟道那“观星石碑”上的文字。 此高台,三十六方青石板接连平铺… 高耸入云的量天尺,显示出了此间的深不可测。 其实,在来这里之前。 刘备与诸葛亮在汉左将军府中,已经围绕着关麟的第三封考卷聊了许久。 关麟的这一封考卷一反常态,写了很多,足足写满了两封竹简。 包括正面回答诸葛亮的提出的问题。 ——益州初定,有功之臣纷纷请封田亩,有限的田亩如何分配? 关麟的回答是:“我家门前有两个乞丐,一个是乞丐,另外一个还是乞丐,他们一个在前门,一个在后门,赖着不走了!” “其中前门的那个每天跟我乞讨,我压根就不搭理他,过了一个月,这个乞丐讨不到钱,就走了,再也没有出现在我家门口。” “后门的这个乞丐,我看他可怜,每天就给他一张面饼,起初他也向我点头称谢,可半个月后,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了,一个月后,有一天早上我赶时间,见到他时没有给他一张面饼,你猜怎么着?他竟追上来对我破口大骂,说‘为什么不把属于他的那块儿面饼给他?’乃至于还要打我?” “这件事儿,我思来想去,横竖睡不着,辗转反侧了几个夜晚,我最终悟了,我悟透了人的劣根性,我悟到了一味地顺从别人提出的要求给与恩惠,当无法继续施加恩惠后,反而会被别人责难!” 关麟之所以这么回答——是有切身体会的。 在穿越前,别人向他借钱,他往往不想那么多就借了…可最后讨钱时,换来的是什么? 是对方的冷眼,是对方的指责,是朋友都没得做。 那时候,关麟就意识到,人不能一直顺从别人,要学会拒绝。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! 只是,这封答卷,乍一看来,关麟这答的是什么? 这么冗长?这特么的也太水了吧? 要知道,在汉代,竹简作为流通的书写载体,很费时间,也很沉重。 运输、保存都极为不便。 这就需要人们不说废话,不写长文,不浪费资源。 而“辞赋”就应运而生,赋一般以四字为主,高度凝练,故而在公文、奏表、书信、祭文、考卷中都采取“赋”的形式。 说白了就是写的简洁点,高度凝练一点,高深莫测一点儿,把水分全部都拧干。 千万不能跟后世某人的写的一样,大海啊大海,它全是水。 故而,诸葛亮与刘备最初看到这份长文时,不由得下意识的皱眉。 ——『这也太长了吧!』 可随着这长文的深入。 渐渐地,刘备与诸葛亮眸光凝起,他们发现这长文水归水。 却是讲述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道理。 甚至,这长文给了刘备与诸葛亮莫大的启发。 要知道… 益州初定,这些功勋之臣讨要田亩,本是无可厚非,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,不就是为了这点儿地么? 但,恰恰…可是已经在刘备将成都府库贡献出去,让他们自己去抢的大前提下。 于是… 基于关麟的提醒,刘备与诸葛亮深度的讨论,最终得出了结论: ——赏罚不能泛滥! 而这恰恰是刘备入蜀后,治蜀之初的第一个大坑。 又是让功臣自己抢; 又是赏钱; 还把地全赏赐出去了,整个府库完全掏空,且无造血能力… 接下来,只能靠坑百姓,又坑富人的“直百钱”强行续命。 而单单这一个问题,诸葛亮与刘备就讨论了一整天。 然而,这份持续一整日的讨论,其实才只是关麟这封答卷的三分之一。 因为考题中提到了“田亩”。 故而,关麟联想到田亩的制度… 这才写出了那个让刘备与诸葛亮一眼就“惊诧”到无法呼吸,乃至于双腿踉跄的改革: ——摊丁入亩! 其实,有关田赋的改革,关麟不止是写了摊丁入亩一项。 他把自两汉赋税制后,所能想到的改革全部都写了上去。 包括北魏的——租调徭役制。 包括隋、初唐的——租庸调制 包括中唐的——两税法。 包括北宋的——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。 甚至,还有明朝后期——张居正推行“一条鞭法”。 直到最后,才写出了康熙推行的“滋生人丁,永不加赋”,以及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,将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。 不得不说。 清朝…这个无法洗刷,造成华夏民族长时间苦楚与落后的朝代; 这个历史评价注定将“一撸到底”的朝代。 其中的皇帝,唯独雍正的评价出奇的高。 他推行的“摊丁入亩”,“废除人头税”的政令,无异于造福整个华夏。 当然,关麟之所以写了这么多的田赋制度、土地制度。 是他有些拿不准,如今适合蜀汉的是哪一条? 是,谁都知道摊丁入亩好! 人头税一废除,穷人的生活压力得以舒缓,大家不用被禁锢在地主的土地上,一年到头白忙活了。 可以根据自身的手艺和能力外出务工,做一些副业和买卖,让经济变得更加有活力。 如此,在生育一项上,百姓们自然就敢生了,人口也会呈现爆炸似的增长。 事实上,在雍正推行“摊丁入亩”的时候,短短的一百年,华夏的人口从将近两千万,直接飙升到了三个亿,翻了二十多倍! 当然…好,肯定是好的! 制度的先进性也是无可挑剔的,关麟就怕阻力太大,怕刘备与诸葛亮压不住那些反对的氏族。 要知道摊丁入亩的核心,除了废除人头税,还有一项重要的,就是将赋税转嫁在土地上。 谁有地,谁交大税! 自然,摊丁入亩的推行也一定会受到巨大的阻力。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。 这点上,关麟拿不准…别一个“摊丁入亩”下来,让那些地主联合起来,一波把蜀汉给端了! 能才真是好心办了错事。 所以,关麟索性只写选项,把选择权交给诸葛亮… 这位的才能与眼界,手段与决策。 一定是比关麟瞎七八判断要靠谱的。 千万不能忽视古人的智慧! 而诸葛亮特地提议与刘备赶赴这观星台,也是为了在这件事儿上做最终的决断。 “孔明提议来此,是因为这观星台上通天,下通地,中间唯独你、我吧?”刘备的心情看似也颇为沉重,俨然,“摊丁入亩”这四个字,听起来很美,可一旦实施起来,担子太重了,压力也太重了。 要做出这份选择,并不容易。 “呼——” 诸葛亮长长的呼出口气,俨然,他的心境也与刘备一般无二。 “此前看到云旗的第二封答卷,既打压又拉拢商贾,以此解决府库空虚的难题,那时…亮已觉得此子惊为天人,也笃定他便是那神秘的‘黄老邪’,更是有意将他收为关门弟子…亲自指导,可…” 诸葛亮顿了一下,“如今看来,是我天真了,单单从这赋税制度上,古籍中有记载的,也不过才几个,夏商周时期的‘贡赋’制度,春秋时期的‘鲁国初税亩’、齐国“相地而衰征”、秦朝时期的编户制度,再到如今大汉赋税制中的‘租’、‘赋’两项…但…但…” 诸葛亮罕见的喉咙哽咽住了,他还是有一种惊愕到无法呼吸的感觉。 “呼——” 又是一声长长的呼气后,诸葛亮方才开口。 “此前的田税制度总和,不过五、六,可云旗一人就答出了七条田税制度,且每一条都比之如今大汉的赋税制要精辟…特别是这摊丁入亩,不骗主公,自从我看到这四个字后,我…我只觉得我心头那一直在寻觅的,为主公建立一个理想邦的方法,终于找到了,而这条制度中的每一个字,一个句话,都让亮觉得博大精深,需要反复琢磨!如此…如此…” 诸葛亮的声音沙哑… 他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喜或惊讶。 这让他喉咙沙哑,哪怕是现在,尤不相信这是真的。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,他加重了语调,“如此才学、如此机敏、如此睿智的公子?宛若天降之子,云长是想让我收云旗为关门弟子,然,亮不是不教,是…是根本教不了啊!是该云旗来教亮啊!” 这… 刘备也不免沉吟。 ——『此云旗,竟能让孔明说出这般重的话!』 ——『不过,这摊丁入亩也委实让人眼前一亮,二弟啊二弟,你这儿子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?是天降之子么?他…他是怎么想出来的?』 心中这么想,刘备也沉吟道:“大汉田赋制度本无问题,问题是出在这些年土地都掌握在那些豪门氏族的手里,他们有各种免税特权,即便要交税,也有途径转嫁税赋负担,反倒是苦了百姓,原本…百姓就入不敷出,却还要交纳人头税,同样数额的人头税,其中压力,对豪强地主与穷苦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 刘备起于微末,他太了解这中间的弯弯道道了。 也太了解,这赋税…逼得多少殷实的小农之家,沦为流民,沦为了他人的佃农。 按照《四民月令》中的统计。 一般六十亩的田,可以打出一百二十石的产出,在物价稳定的时局,能折合成五千钱左右。 而五口之家一年的消耗,口粮80石,田租4石,食盐229钱,衣服187钱,更赋、算赋、口赋大约706钱,种子和农具和饲料大约792钱,祭祀往来和零散开支大约208钱,共计花费5700钱。 咋以看,似乎还有富裕。 但是实际情况下,算赋与口赋,也就是人头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 即便是和平时期,人头税的支出也超过田租的五倍,而随着战乱时期,人头税更是会逐渐增加,没有上限。 类似于三倍、五倍,那都是小意思。 汉末诸侯混战时期,十倍也就是平平无奇。 而如今只这样也就算了,可地方官府才不管那么多… 他们没钱了就收各种赋税——算赋、口赋、水赋、井赋,就是夏天炎热,伱在树下乘凉也得交税。 一来二去,农民付不起这些钱,那只有破产这一条路,然后要么沦为豪强地主的佃农或奴仆,要么就只能成为流民! 自耕农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瓦解。 刘备太清楚这些了… 刘备的父亲刘弘曾经还做到过东郡范县令,可…自打早逝后,就是刘备这样的县令之子,也会不堪重负,迅速的没落。 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。 刘备指着关麟的竹简,“其实云旗写的这一段,最是让我感同身受。” 诸葛亮抬眸,他注意到,这是在提出“摊丁入亩”这条田税之后,关麟的一番解析。 ——“为什么会出现流民?” ——“举个例子,以前是一百个人耕种一千亩的土地,平均每个人十亩地,可现在人变多了,成了一百二十个人,因为农具的进步,只需要五十个人就可以耕种完这一千亩地!” ——“于是,问题就出现了,随着人口的增多、农具的进步,土地却没有增加,那么一定会有人耕不上地,被排除在外,成为失业者,这些失业者在乡村聚集起来便是流民,在城镇聚集起来便是恶霸!在山林中聚集起来,便是山贼!” 刘备将这番话读过,他不由得浮想联翩哪! 他无法想象,若是早年,没有同宗的叔辈刘元起的帮助,他会不会也沦为流民,风餐露宿,乞讨为生。 诸葛亮注意到了刘备的表情。 他微微挑眉,淡淡的问:“主公是想要推行这摊丁入亩的田税制度么?” “自然。”刘备感慨道:“受过苦,才能体会到这些小民的不易,可许多时候,备亦是身不由己!” 诸葛亮再度提醒,“那主公可曾想过,若真要这么做…那主公就站在那些世家大族的对立面了,光武皇帝中兴汉室靠的是大族,自古以来,还从未有人靠着农人与百姓的力量闯出一番基业。” 刘备指着竹简中的最后一句道:“也不尽然,孔明看云旗最后这一句,发人深省啊…” “陈胜吴广、张角黄巾,这些起义都告诉我们,农民阶级作为领导者,是不可能创出一番基业的,但工人阶级却可以!” “工人?”诸葛亮再问:“云旗似乎并未写出,何为工人?” 刘备眼眸微眯,“我只是淡淡的有一种感觉,你说…倘若云旗就是那黄老邪,他开设工房,招募流民,从事生产,制造军械,难道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兵工么?” 这… 像是因为刘备的话,诸葛亮突然感悟到了什么,“主公的意思是,这些就是云旗这封答卷里,所谓的工人阶级!” “或许是吧…”刘备也不确定,“或许,云旗正在用他的方式,将那些流民拉拢在一起,创造出一个新的力量,一个渐渐壮大起来,足够推翻曹魏的力量!” 咕咚… 诸葛亮微微咽了口口水,他郑重其事的问刘备。 “主公真的决定要实施这摊丁入亩么?” “呵呵…”刘备一把握住关麟的答卷,爱不释手,“按理说,我不该听信这么一个年轻公子的话,就一意孤行。可莫名的,我想试试!这种感觉就如昔日在南阳时,与孔明你隆中一对,你提出那天下三分的构想时,我的心境一般无二!” “我知道这摊丁入亩很难,或许比孔明那时提及的‘天下三分’还要难,可若仅仅是云旗提出,我看到后或许会动容,但思虑再三一定会知难而退,可现在…我还有你,孔明!如果是你的话,或许,真的能将这条路走通!” 诸葛亮神情微震,原本浅淡的嘴唇变得多出了一分血色… 他意识到,主公已经被云旗说服了。 主公要走一条,与高祖、与武皇帝,与光武中兴截然不同的道路。 诸葛亮的神情依旧是静静地,音调仍然是低低的: “这就当是云旗献给主公的‘隆中对’吧!” “亮知道该怎么做了,但…这摊丁入亩,主公千万不要急,主公若信我,就让我一步一步来!让亮来部署这一切…既走通,也走稳,就让亮试着在巴蜀建立一个理想中‘民富国强’的城邦吧!” 听着诸葛亮缓缓的话,刘备只觉得眼眶一阵阵的发烫。 他伸出手,在诸葛亮的肩膀上拍了拍,“二弟有云旗,荆州,我一点都不担心,可我有你,孔明,有你在,纵是万难之事,我相信,你一定能做到,且做好!” 言及此处,刘备郑重的道: “云旗点醒了我,我刘备本该走出的,就是这么一条‘人民的道路!’” “孔明,你放手去做,若遇到反对,若遇到阻力时,莫要忘了,你背后还有我!这摊丁入亩,你、我同心,其利势必断金!” … … (本章完)